全国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4008-979-878

美农业部资助100万美元研究牛肉供应链病毒传播

       继进口冻鸡翅、海鲜产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进口牛肉首次遭受“荼毒”,10月初,从巴西进口的一批冻去骨牛肉,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据不完全统计,这是自进口冻南美虾出事以来,我国出现的第16起冷链冻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案例。
       尽管海关总署当即对其实行第103号公示规定,中止接受巴西MINERVA S.A(注册序号SIF421)肉企产品进口申请一周,但外界表示暂停进口冷冻食品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而实际上,维持进口很有必要,不必、不该也不能“一刀切”。 

       一、维持进口很有必要

       作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进口食品已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一些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些产品是中国没有的品种,或虽然有但不能满足市场,属于刚性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教授王亚星表示。

本文部分资讯源于央视网新闻、现代畜牧网
       除作为必需品或刚性需求维持进口,“市场上数量的供应是很重要的,进口是重要的量的补充,也是与进口国家贸易平衡的需要。”中国肉类协会首席专家、首农食品集团食品安全专家张子平表示不建议全面禁止肉类产品进口。
        关于贸易,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若采取“一刀切”措施,世界分工格局被打乱,可能会导致世界性的停工停产,更有可能对国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全面暂停进口冻品不可行

        同时,疫情震荡严重,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维持进口极有必要。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我国进口肉类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肉类(包括杂碎)进口475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
        目前虽已有16例进口冻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但这相比于进口食品的庞大数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样本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不等于会传染人。核酸检测是检测该物品上有没有病毒留下“痕迹”(基因片段),检测阳性意味着物品表面存在新冠病毒污染。目前对冷冻食品外包装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核酸含量极低,病毒培养呈阴性(无感染活性)。目前也没有通过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案例。
      除此之外,进口冻品检测出的病毒源头尚未可知。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 
       作为进口国,疫情防控始终保持警惕,自进口冻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我国政府及各地陆续出台不同政策管控冻品进口。作为牛肉出口大国,保障出口食品安全、质量更为稳妥。 

       三、美农业部资助100万美元 研究牛肉供应链病毒传播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农业部正在资助一项1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以确定新冠病毒在美国牛肉供应链的传播方式,包括农场里的牛和消费者冰箱里的肉包装。 
       根据美农业部的一份文件,这项由德州农工大学牵头的研究项目于今年10月开始,为期两年,旨在帮助降低消费者和肉类行业从业者接触病毒的风险。
       总的来说,只要疫情不息,防控便不能终止。应对疫情,应该是理智、科学且灵活的。厘清病毒传播条件,对症下药,才是防控并解决疫情的关键。
来源:找牛网